close

我在想,成長是不是一種逐漸汰換部分自己的過程。

我們在時間的流逝中改變,選擇自己所要的和自己不要的。

留下來的變成生活的模式,像呼吸一樣稀鬆平常卻又重要萬分,沒留下來的變成我們逝去的,「我記得你以前不是很喜歡...?」,大概是那樣的感覺。

想要留卻留不下來的變成我們的悲傷,有時一個人待在陰暗的房間,或是在吵鬧紛雜的人群中,會突然想起自己已經揮霍掉的,那些都回不去了。

不想留卻留下來的變成疤痕,變成痛,變成惡習,像是一隻黏膩的爬蟲,蹲伏在裂縫中的黑暗角落伺機而動。

成長是為了與人相遇,是為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

仔細想想,緣分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世界,這些小世界串連起來變成一個無限延伸沒有邊界的面,最後和世界相連,變成一無限擴大的球體。

而我們就像是這個球型宇宙中的渺小星星,碰撞使我們相遇,也可能使我們毀滅。

遙遠的星球彼此相望,衛星繞著行星轉,小星星被大星星吸收,許多星星在一個星系中繞著一恆久不滅的星星轉動(因為生命太短,縱使星星會消亡,對我們來說那就近似永恆了)。

星星或隕石或流星彼此相撞的機會高嗎?不知道。但我覺得人與人相遇的機會更難能可貴。

我們選擇,我們嘗試,我們成功,我們放棄。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開始對於付出的情感精打細算,一方面怕自己付出得太多,一方面怕自己得到得太少。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不要抱持著太大的希望呢?我想是因為我學不會如何應付失望,所以逼自己改變策略。

一開始抱持著太大希望,結果不如預期時能一笑置之嗎?我辦不到,那樣太痛苦了,好像故意忽視不見一樣。

把目標設定的低一點,達成超乎預期的目標時才會比較開心不是嗎?

我想有時候還是得把目標設得遠大,這樣才會有激發前進地更快速更強壯的動力,但有時候一些小事和情感這種東西,還是不要設太大的目標比較好。

因為失望時,沒有人能夠救你,得自己咀嚼那失望的感覺,硬生生吞下去。

不想要卻留下來比比皆是。

忘記是哪時候聽人說過了(或是看過,在臉書上看過的機率較大),不要求別人付出什麼,要問能為別人付出什麼。

別希望要從別人那裡獲得太多,沒有人是為你而活的。

大多數的時候這樣告訴自己,所以保持著一個安全的距離,那種距離是可以一起歡笑,但又可以保持自己呼吸的空間的距離。雖然這樣好像有點卑鄙,但這也是一種存活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保有自己存活的方法。

但有時候會失敗。

有時候那個軟弱懶散的自己會跑出來(時常),那個距離被拉近時就有點危險了,因為你無法預期將會發生什麼事。

你永遠無法知道你在對方心中的地位是否和對方在你心中的地位一樣。

你永遠無法知道他是否像你需要他一樣需要你。

你永遠無法知道他是否像你愛他一樣愛你。

所以要有自己的習慣和方法,一個人也可以過活的習慣和方法。

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uewill9842 的頭像
    truewill9842

    上半場

    truewill98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